2019年1月12日 星期六

粵語讀音依歸之我見

        語讀音一直都是一個爭議頗多的話題,尤其是方言。過去幾十年由何文匯博士帶頭的「正讀運動」造成了很大反響。氏把部分常用辭語的讀音定爲「錯讀」,被批評太過泥古。因此,一些熱愛語的民間人士羣起反對這種「從切派」的主張,並厭惡使用「錯讀」來界定已經習讀的辭彙語音。那些辭彙包括時間、雛菊、機構等。我覺得最大爭論的是氏用「錯讀」一辭來標識差不多所有不合《廣韻》讀音的字。雖然氏大力推廣其「正讀」,但是民眾並沒有改變大部分已習慣的讀音。

語言的最主要用途就是溝通。在日常生活用語方面,我所遵從的口語讀音標準是:現在通行並廣泛得到以現代語爲溝通語的人士所接受的口語讀音,包括外語語化用辭。在語這個範疇(其實也可以應用在普通話和其他方言),我把讀音分類如下:


  1. 本讀音(所有古代字典裏面使用反切擬出來的字讀音)
  2. 今讀音(所有近代字典裏面使用拼寫擬出來的現今字讀音)
  3. 口語音(一般不載於字典,純粹由於口語、語法、字義必須變調或變讀的讀音)
  4. 習讀音(又叫異讀音,一般載於現代字典裏口語上使用頻率較高的字,及由於繙譯、避諱、古今通語音遺傳、方言音直接借入、錯讀已有很長時間的讀音)
  5. 書面音(一般跟隨中古音反切及聲韻調演變規則所擬出的讀音)
  6. 錯讀音(大部份古今字典不接納的讀音,尤其是書面語及使用頻率不太高的字)


從上面的分類,我所排列讀音的優先次序是:

習讀音/口語音→今讀音→本讀音

從這個次序看,習讀音/口語音是最優先的。那麼,我們用「振」來說明。據考證,某種情況下,語可以把這字唸成dang3。

例子:唔該你振下張牀褥。這句話的「振」語口語唸dang3,白話文唸zang3。

例子:山頂嘅風景好正。這句話的「頂」語口語及白話文唸deng2,部份固定中古語辭組唸ding2;「正」語口語作「好」解唸zeng3,「正確」、「方正」唸zing3。

今讀音比本讀音優先。

例如:我最中意雛菊。這句話「雛」唸今字典音co1,不唸《廣韻》反切的co4。

這個次序應用在日常說話是非常簡單及清晰的。

        從應用角度來看,所有民眾已經認識習讀音和口語音。這是從日常生活學會的,也是外國人學習語的重點。對於那些必須嚴謹使用文的人士,包括老師、記者、新聞主播、傳媒人士等,他們必須認識今讀音。現代大型字典,對於他們來說,那就是必備的。最高語音要求者就是語學者、詩人(尤其是詩)、歷史學家等,本讀音或者古讀音應該對於他們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。不同人士使用語音概況圖示如下:

本讀音(學者等)
今讀音(老師、記者等)
習讀音和口語音(民眾)

        怎樣選取讀音是一個重要問題。從我對語言的理解來看,溝通是最重要元素。不能溝通,不管甚麼讀音都沒用的。能否溝通,有時候不是看一個辭就足夠。我們對話語的意思要從整個句子、語境、語氣等來理解真正含義。一般來說,袛單看辭語本身的話,字數愈少的辭語,變動讀音會愈難理解。這當然要看這個「變動」是甚麼。變動得大(例如聲母、韻母、音調全部變動)比變動得小(陰平或陽平互換;送氣、不送氣互換)會難於理解。

例子:「機構」改動「構」這個讀音(k改g,送氣讀回本不送氣的聲母),變動算比較小。

例子:「風聲鶴唳」這「唳」的改動(讀音「淚」leoi6改回本音「麗」lai6),元音改動相對較大。但由於有「風聲鶴」三個字,改動一字一般不會誤會是其他辭語,況且「唳」是較不常用之字。

那麼,當某字的異讀音、古讀音跟本讀音不同,是否應該把它改過來呢?在這個情況下,我擬出了一些規則:


  1. 生僻書面辭語按《廣韻》等韻書反切所擬的今音
  2. 古代人名、地名按當時的讀音所擬的今音
  3. 古代用辭,方言仍在使用者,按今日方言讀音
  4. 今人姓名出現異讀,正式場合姓名一般使用本讀音,但要尊重當事人的意願
  5. 吟誦古代詩詞歌賦、韻文等,尤其是今音平仄有誤,必須使用《廣韻》等韻書之反切所擬的今音
  6. 方言讀音存上古讀音者,不論書面或口語,一般上古讀音優先
  7. 書寫頻率較低之字以致今人讀音出現溷亂者,必須更正
  8. 以能否對應普通話或其他方言讀音作考慮(符合普通話或其他方言讀音,可以把異讀音更正)


我們拿些例子來解釋一下:


  • 新加坡:繙譯外地名字的辭,並且習慣把「加」讀成gaa3,屬於習讀音,所以不改讀gaa1為宜
  • 劉備:古人名。雖然語常把這個字讀做bei2(屬於語變調),但是古代中國人的姓名,讀bei4較合適
  • 孕婦:「孕」本讀jing4,音認,今天已經完全不讀這個音,該從今讀音jan6
  • 抨擊:雙音節辭、書面語辭,常讀ping4(音平),本讀是paang1,音烹。這個辭已經習非勝是,但書寫頻率不低,況且作爲常用的口語動辭,仍讀本音,宜更正。例如「我抨你走」裏面的「抨」,讀「烹」
  • 傍晚:雙音節辭、多用在書面語或特定場合(例如天氣報告),多誤讀pong4。語口語作動辭反而常用原讀音,讀bong6。例如「你要傍住我呀」 裏面的「傍」,讀bong6。這個字,普通話是bàng。「傍」同樣是常寫字,更正bong6爲宜
  • 旮旯:北京方言,「角落」的變音。語習讀kaa3 laa1,直接借入方言音。

 
        關於正確讀音問題,差不多所有學者、民間人士一致認同其重要性,沒有人提出異議。可惜,在語流行地區的實際日常用語,民眾普遍沒有留意讀音,時常出現「懶音」。其情況如下:

  • 聲母n、l不分:這情況達到嚴重地步,嚴重到部分教導外國人語的課本乾脆申明n、l毋須執著,實在必須正視。到現在為止,很多文老師、主播、主持都不留意聲母n,全部都唸成l。反而,部分精通語的主持、在外國長大但能說流利語的演藝人士及部份香港的新聞記者,他們的n聲母發音非常清晰
  • 獨立韻母ng、m不分:這個情況比n、l不分好些。很多新聞主播能清晰讀出ng這個獨立韻母,民眾就可惜缺乏這種意識
  • 聲母ng和零聲母不分:嚴重性比上兩個情況稍次。不過年輕人普遍忽略ng聲母,那就出現「懶音」情況。還有一個難點就是那個字是零聲母,那個是ng聲母,不是這麼容易確定。於是兩個讀音並存,甚至出現原本是零聲母變為ng聲母等「畫蛇添足」的情況
  • 韻尾n、ng和t、k不分:這個情況也非常普遍。一般都是唸成n韻尾及喉塞音
  • 「讀偏旁」習慣:這個不是讀音問題,是懶得去查字典確認讀音的陋習。由於大多數字都是形聲類字,因此不管某個字常用與否,一律選讀最常用的讀音。例如“韋”字旁,不管是煒、瑋等生僻字,一律讀wai5,全屬懶惰之過
  • 不求書面語讀音:部分辭語祗多見於書面語,意思大概能領會,讀音就不多加留意。例如蹣跚、儼然、拮据等,讀音亂猜

    總括來說,口語中常用字的讀音從寬鬆,書面語字從嚴謹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