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陸近代出任漢字改革工作的著名學者,又譽爲「漢語拼音之父」的周有光,其人生經歷也像呂叔湘一樣,青年時期本同漢語專業並無任何關係。
周耀平,生於一九零六年(光緒卅二年),卒於二零一七年。年青時使用筆名有光,隨後以有光爲號,生於常州,江蘇省宜興人。幼時已入讀新式學校,未曾入讀私塾。成年後入讀上海的聖約翰大學(今已經解散),修讀經濟學,兼修語言學。後來改讀光華大學(今華東師範大學),繼續學業。隨後往日本之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留學,畢業後一直從事銀行業工作。大學求學時期,對語言學和文字改革產生興趣,並參加了「拉丁化新文字運動」。由於曾發表拼音和文字改革的論文,四九年後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邀請出任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委員,稍後再委任爲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研究員、第一研究室主任。
與呂叔湘一樣,他是當時希望把漢字拉丁化和改革的倡導者之一。呂叔湘在漢語語法學有貢獻,他卻在北方官話的拼音系統作出重大成就。周氏打破一直以來依賴外國人發明的漢語拼音系統。現在臺灣也放棄此前使用的通用拼音,改用周氏的漢語拼音。其在漢字學領域,周氏似乎也像呂叔湘先生一樣,並無太多研究,反而有很多關於外文及文字類別的研究著作。我認為周氏熱衷於漢字簡化,也應該離不開他對於字母文字的認識,並以此覺得漢字應該拉丁化,在他心坎中,這才是文字發展的正常現象。他希望漢字拉丁化的思維,不難從他的著作中之字裏行間能夠發現。對於委任周氏作爲文字改革委員,在當時一面倒嚷著把漢字拉丁化的時代,像呂叔湘先生一樣,周氏也是理想人選。在漢字學領域角度,周氏無疑不能與同時期的漢字學家媲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