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29日 星期二

漢語的十大錯誤理解

非:漢語沒有時態式(過去式)、複數、不定冠詞等,所以不能準確表達時間是否過去、數量等概念。

正:其實,中文在語境中、時間詞、甚至語氣詞(粵語)、副詞(已經、雖然)來反映行為是否已經過去,根本不需要所謂的過去式。一般名詞已經代表複數,而不定冠詞是用量詞來表達的。

非:簡化字和繁體字只是繁簡問題,在漢語文化上沒有區別。

正:從甲骨文到楷書,一直存在兩種文體,即正體和省略體。省略體就是把一個字省掉部分構件來書寫。正體(即文字完整反映造字的字理)是學校老師教導學童學習的字形,省略體(即文字省掉部分構件以方便書寫)是在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字形。在實際使用中,所有儀式、祭祀、政府文書、重要檔案、起名冠字、對聯題字等,除了書法表達方式外,無不使用正體以反映這些活動的嚴肅性和莊嚴性。這些氛圍是通過正體字、篆體、文言來體現的。這些語文要素正就是學生在學校學習的內容。雖然簡化字是大陸規範的正體,但是實質上,簡化字的設計或來源就是省略體,即古代的俗字。從文化上講,楷書體要運用傳統漢字(即繁體字)來配合這種顯示文化內涵、莊嚴肅穆的氛圍。不僅是正簡字,書體也是重要一環。在歷史的發展中,小篆體是最正式的書體,適合於與古代有關的活動,包括祭祀、印章等,使用楷體(不管是正體還是簡體)都不配合這份氛圍。在這些特顯中國文化內涵的活動中,使用簡化字,會給人不莊重的印象。重要的檔案或歷史資料,簡化字還會帶來很多歧義。因此,關於重要史籍資料,編者基本不會翻譯成簡化字的。只有正體字才能清晰地表達文義,減少歧義。

非:香港人、臺灣人使用很多簡化字,簡化字已經在香港、臺灣流行。

正:俗字在日常生活使用從古代到現代也有。台灣不一定必須寫「臺」,「才」不一定寫「纔」。中國人做事是很實際的,不是一寫字就一定要寫正體。私信類一般寫俗體,但需要寫正體時必須會寫!

非:學習漢字最好由淺易到深奧,所以先學簡化字(俗字),然後再學正體字(繁體字)。

正:如果學習者是小孩,必須先學正體字,大一點再學習簡化字,這就是香港、臺灣、澳門的實際學習經歷。不難發覺港澳臺同胞不會在運用簡化字出現很多問題。理由很簡單,俗字一般是省略體,在正體部分省略或轉換部件不是困難的事。相反在簡化字基礎上增加部件就出現很多難題,更不用說簡化字一字多音的問題。如果學習者是成年人就會出現兩難局面。依實際情況看,可能先要學習簡化字,畢竟現代接觸大陸同胞比臺灣、香港的多。「後遺症」是在簡化字基礎上,較難學好正體字。這也是我常常告誡外國學生的。

非:語言是溝通的工具,學習漢語與外國語言沒有區別。

正:語言的確是用來溝通的。漢語在生活交際中的某些功用是很特殊(我會說有內涵的)的。例如使用很多比喻、成語、歇後語,甚至引用一些詩歌,在外語的使用中是甚少的。這就正好反映漢語在語用中的內涵和文化底蘊。

非:很多大陸同胞「迷信」某些現代用字不夠「正」,找了很多「隸正」字來使用。

正:從小篆開始,文字不可能完全反映造字時的所有部件。不是省略、標準化,就是出現錯訛。因此字典裡會把一些小篆字、古字等「隸正」。「隸正」字很多都沒有實際使用過,很多只是字典編纂者給學習者理解原字的字理。現在很多字形庫裡面造了很多這些「隸正」字形,但不要硬說「隸正」體較「正」而使用。

非:「新派」粵語很時尚。

正:今天在方言學習有一個術語叫「新派」,尤其是在粵語。所謂新派只是美其名,實際是語言學的語言混淆。這情況在港澳地區常常出現,很多香港人還覺得很地道,甚至覺得這種說話方式很自豪。當某個語言經常插入大量外語詞,不但破壞語言美和獨特性,更會在書寫時阻礙文字轉換,得不償失。不難發現香港人書寫時的中文邏輯思維較慢,甚至想不出適當用詞,這就是過去幾十年所謂「新派」化的結果。

非:字典已經過時了,查字在網上方便得多,部首、筆劃數不用學習了。

正:很多年青人討厭查字典,不會用部首查字典的人不在少數。科技發達,但很可惜不是每個漢字都在字形庫裡。一旦打不出字來,就好像沒法可施。中國人不會查中文字典是會給人恥笑的。

非:現代家長不用母語而用通語(普通話/國語),甚至外語(英語)。

正:漢語較外語難,方言也較普通話/國語難。小孩一開始不使用方言,大了是很難掌握的。更糟糕的有家長乾脆用外語與子女溝通,讓他們學好外語,這是很愚昧的。先不說感情上不用母語方言是何等的羞恥,在語言內涵上,英語在內容表達上較漢語遜色很多(我的外國學生無不驚訝很多粵語的表達方式、詞語是英語沒有的),通語(即普通話/國語)也只是漢語兄弟群裡面的小弟弟而已。方言不管內涵上、用詞上、表達形式上,是漢語的最高層級,普通話只是較低層次而已和純粹的交際工具,放棄方言實在並不明智。

非:現代的中文教育比古代有進步。

正:這個看起來應該不是。不管是兩岸、港澳、或華人社區,在學校了學習了多少年語文文法,抄寫了某字多少遍,閱讀了多少古代名篇,考了大大小小的考試,結果不用我說,字還是忘了,文言還是看不懂,語文運用還是錯漏百出。改革了一百年,我們識字用詞不是進步了,而是簡化了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