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月7日 星期一

五族共和之「回」字考證

關於「五族共和」的民族問題,即滿,其中的「回」,今日很多網站定義爲泛指信奉伊斯蘭的人,其實是不對的。 「」是「回鶻」,即是今日的維吾爾族,不是今日的族。

本人論證如下:
1.古代的維吾爾族人一般統稱爲人、回紇回鶻維吾爾族的得名是到一九三五年才有。其祖先是蒙古人和伊朗裔土著,聚居於新疆,即末、民國初期常提及的回部回疆

2.今日之族,是波斯人和伊朗人的後裔,又叫東干人或回回,語言與維吾爾族人語言不一樣,而且散居於中國新疆族祗佔少數,源自乾隆時期引入。

3.乾隆時期,爲了遏制回鶻暴亂,實行「以」,前者的「」指回回,後者的「」指回鶻,所以代已經能區別這些伊斯蘭民族,而且族、維吾爾族能從姓氏區別,族很多在朝已經用姓。

4.孫文就任臨時大總統宣言:「國家之本在於人民,合滿諸地為一國,即合滿諸族爲一人,是曰民族之統一。」這種修辭方法明顯是用同樣五字概括地域和民族,其中「」在地域指回疆,因此「」在民族指回鶻回回和其他信奉伊斯蘭教的民族並不主要聚居於回疆

        末、民國初期的局勢,形成當時最大的幾個族群的鬥爭,蒙古族、滿族、維吾爾族、族在外來勢力的持續影響下,謀求獨立。當時的政府已經對各民族的語言、宗教非常清晰,每個民族也有獨立名字,但古代有時的確會用「」一字概括回回回鶻。「五族共和」的原意是用五個當時最具影響力的民族,來象徵國家必須統一。按中文語法,這樣的句式鋪陳,不會是泛指和專指混合。「回」泛指伊斯蘭民眾乃後世的誤讀。在閱讀文獻過程中,關於民族團結的闡述,民國初期的原意在地域和民族代表如下:

用字 地域 代表民族

整個華夏族地區 族,使用語,代表語系文化
滿 東北地區 滿族,使用滿語、代表通古斯語系文化
外蒙內蒙地區 蒙古族,使用蒙古語,代表阿爾泰語系文化
新疆地區 維吾爾族,使用維吾爾語,代表突厥語系和伊斯蘭文化
青藏高原地區 族,使用語,代表語系和佛教文化

        當然中國不止這麼少的民族,但是這幾個少數民族在當時,直到現在,除了滿族外,都是困擾中國國家民族團結的重要族群。網上很多資料說「回」在當時指信奉伊斯蘭的人民,不合原意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